当生产队停产、横店复工时,情况不明。2020年,还没有走出寒冬雾霾、受客观环境影响的影视企业又遭受了新一轮的冲击。
2018年下半年以来,影视剧价格大幅下降,剧价难以达到行业峰。近年来,生活在裂缝中的影视公司感受到了日益寒冷的环境和自身话语权的衰落。中间的远见者和机会主义者通过开放和扩展其他业务寻求新的盈利方式。
传统影视企业在国有资产支持下,业务迅速扩张,启动了影视产业园区规划,发展了文化旅游实体经济,实现了发展。中小影视企业寄希望于“红人经济”,这表面上是一种赶超直播和短片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探索。互联网使得大众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知识产权本身的货币价值所产生的注意力经济更容易渗透到这个圈子。
该剧之外的影视公司“副业”业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俗话说鸡蛋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创造更多的鸡蛋实际上更适合现在。
政策和市场的快速变化使行业充满了不确定性,对后起之秀的苦苦追求也让传统的影视公司步履维艰。在产业链上下游价格逐步回归理性、承受产业下行周期的痛苦之后,传统影视企业试图走出困境,瞄准产业发展,引进国有资本。
去年2月,慈文传媒引入国有资本,从民营上市公司转变为以国有资本为主的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年底,慈文布局实体经济。12月,慈文传媒与青空科技创新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计划合理建设以“文化+科技”为核心的创新产业园,建设电影、游戏、动漫、文化、旅游等产业,科技以教育及相关衍生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终建成文化与技术融合的**示范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
2018年12月,该行业仍陷入税制改革风暴。华策影视宣布,其控股股东大冶投资已与杭金投资签署股权转让框架协议,向杭州金融投资集团转让不超过2%的股权。
国有资本的引入打破了影视企业的困境。在获得大量注资赢得喘息机会后,商业板块的调整随即展开。为了引进国有资本,去年11月,华策大股东减持并变现。此次减持公告的原因有三,一是为公司引入战略股东;二是投资影视教育、长三角**影视中心等业务获取储备资金;三是降低债务杠杆率,控制金融风险。也就是说,国有资本的投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华策长三角影视中心的生态布局还很早。
与话剧销售、发行相比,工业园区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由**投资项目扶持,实体经济效益稳定,产值较高。此外,还将吸引地方政府投资,吸引文化企业和影视公司落户,共同促进经济发展。国有资产和影视巨头有着牢固的捆绑关系,他们希望分享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两天前,长三角**影视中心项目正式启动,华策影视总监、杭州大策投资总裁夏新亲自登台。据了解,长三角**影视中心占地77亩,投资10多亿元。核心是高科技工作室。一期共建设7个演播室,面积3000平方米。此外,高科技影视配置、影视平台建设、影视产业相关配套设施、周全服务中心和影视培训教育等也将投入建设。
在公开信息中,长三角影视中心为制作团队服务,满足拍摄、设备等一系列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住宿、餐饮等相关生活需求。




